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,目前的網絡教育資源正在呈爆炸式增長。微課形式越來越普遍被使用,北京四中網校平臺將教師傳統的“以教定學”的教學模式,改變為“以學定教”的教學模式。這樣一來,教師能夠教得更輕松,學生學得更快樂、更高效,受到越來越多師生的肯定。作為教師,也開始順應時代的呼喚,使用北京四中網校在線的網絡資源進行授課。因此,在面對大量的教學資源時,要如何篩選、整合優質的教學資源,顯得尤為重要。它既要有專業性,又要讓學生們感興趣。
棲霞市第一中學一名物理老師積極研究網絡教育資源,而他選擇了市場上口碑很好的北京四中網校,并且該物理老師還自己動手做微課。
該物理老師分享了他的實驗心得:
比如要學習《自由落體》這一課程時,我就自己動手為同學們錄制了物理實驗視頻,上傳到北京四中網校的愛學平臺上,讓大家在課前去觀看。之前我在課上帶領同學們一起做物理實驗,其實收效甚微。一方面,學校的實驗場地極為有限,參與實驗的同學往儀器前一站,其他同學的視線就被擋住了。另一方面,實驗往往不能一次成功,一次又一次地嘗試,不僅浪費課上時間,還影響教學進度,大大降低了課堂的容量。
我把實驗過程錄成微課的形式,這樣不僅能夠讓同學們反復多次觀看,還能讓抽象深奧的物理理論直觀化,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,引發同學們猛烈的頭腦風暴。同學們也特別喜歡用這樣的形式來上課,大大增加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。
我認為:“窮則變,變則通。”目前,我們學校其他的老師們也開始順應“互聯網+”時代的呼喚,自主生成教學資源,包括制作形式多樣的微課資源、豐富多樣的幻燈片等。
制作完這樣的學習資源之后,怎么合理利用,實現“以學定教”,也是一門學問。在上物理新課前,我會先把北京四中網校教學平臺上相關的教學資源——比如微課、PPT或者Word文檔,推送給學生,讓學生結合預習提綱自主學習,并要求同學們在資源評論區留下學習感受,寫清楚自己看到了什么、學會了什么、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。
隨后,我會登錄教學平臺,查看任務完成情況,并結合學生的反饋進行備課——個別學生不會的內容,我會進行小組單獨輔導;大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內容,我會將其確定為本章節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。
后來我發現,不同的班級,學生反饋的情況會各不相同。我目前同時帶著兩個班級的物理課:火箭班和實驗班,我會根據兩個班的反饋數據,準備兩套教學方案。比如講“牛頓第二定律瞬時加速度分析”一章節時,我會將“掌握剪斷繩和剪斷彈簧兩種情況”作為火箭班的教學內容,而將“掌握剪斷繩一種情況”作為實驗班的教學內容。
此外,北京四中網校平臺不僅有豐富完備的資源庫,還有評論區。我會定期查看學生們在評論區的評論,了解他們學習的難點,確立課堂的教學重點,并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。在使用這個平臺以前,我們教師都是采用“以教定學”的教學模式,而現在則改成了“以學定教”的教學模式。這樣一來,我們教師能夠教得更輕松,學生學得更快樂、更高效。我十分感謝北京四中網校這個平臺,也希望更多的老師們能夠利用好網絡資源,讓微課發揮出最大的價值。